感受非遗的脉搏:当“长毛”邂逅扎染

日期:2025年11月17日 12:57 作者:


2025年11月14日,深入开展“追长毛”非遗体验活动。随着对这项传统技艺理解的加深,同学们的参与也从初探走向了沉浸,并在承古融今的实践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创新活力。本次活动在延续扎染技艺基础上,以“传承焕新美,诠释生态美”为精神内核,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环节设计,实现了传统非遗与当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兵马未动,创意先行”。活动伊始,同学们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展开一场“自然寻材”之旅。沙土、落叶、果实……这些寻常的自然之物,在同学们的思维碰撞下,被重新定义为“长毛”填充物的艺术素材。这不仅是一次材料的收集,更是一次生态、创新理念的践行。每一件填充物都承载着独特的自然印记,使创作从源头就浸润着绿色与共生的现代意识。

    扎染作为“长毛”的外壳,是本次活动传承之美的具体呈现。随着扎染制作环节的展开,同学们将发挥自己的创意,构思图案。将多元色彩与个性图案融入创作。皮筋捆扎出的不仅是纹样,更是年轻一代对美的独特理解;色彩在布面上的交织晕染,也不再是技法的简单复刻,而成为情感与创意的生动外化。当染布在阳光下舒展,湿的色块间闪烁的,是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熠熠新生。

    扎染环节后,便是“长毛”填充物环节。制作过程与第一次大致相同,稍有出入的是;容器从秸秆变为了扎染。同学们将材料用扎染布包好之后,将其固定防止散落,再使用彩线将其裹好,自然材料与手工染布和谐相融,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在作品中达默契,呈现出既有传统底蕴又不乏现代美感的全新形态。完成后的作品被整齐地陈列在展柜上,每一个尽显精致独特,鲜艳动人。其中不乏单一色调的作品,但经过同学们对图案的精心设计与加工,亦有了素雅之感。 

    活动尾声的队旗创作环节,将集体智慧与创新表达推向高潮。各组或融合个体灵感凝练成小组符号,或借助数字资源拓展创作维度,在笔墨与色彩中构筑团队的独特标识。这一过程既是对非遗精神的延伸理解,是对集体创造力的一次生动淬炼,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次浸润教育。 

 

本次活动生动彰显非遗“追长毛”与扎染融嵌产生的秀丽效果与同学们灵动创意的光彩。此刻,非遗文化不再是纸上的单调文字,而转变成为鲜活的行动与创意的火花;非遗文化不再是教唆式的追随与借鉴,而转变成为同学们内心的认可与追随。团队的精神与力量也深深印刻在同学们心中,成为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文字:冯文语    

  图片:骆佳乐 马晓敏 王莎莎

一审:蔡  

二审:林晓滔

三审:王朝举

下一条:我院召开2026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