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下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认知科学与技术系教师龙海燕、李一如、张正华、曹发生一行四人前往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主题为“民族文化赋能认知科学,双向赋能共建非遗课程”的专业合作调研与交流活动,省非遗中心副主任寇小环热情接待。
交流会上,龙海燕教授首先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与研究方向,强调民族文化作为独特的认知资源,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潜在价值,以及将非遗元素融入认知科学课程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寇小环主任对贵州民族大学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她指出,非遗文化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认知方式,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将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交流会现场
双方围绕如何实现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的双向赋能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可通过加强学术交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挖掘非遗中的认知科学元素;探讨共建非遗课程,将非遗技艺、民俗文化等融入《认知人类学》等认知科学特色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非遗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
此次交流为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与省非遗中心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探索民族文化赋能认知科学的新路径,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认知科学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文/图:曹发生
一审:蔡菲
二审:岳彩镇
三审:王朝举